典型镇村

真乡- 【豪横之旅】客家“香格里拉”,“豪宅”遍地

发布者:真乡 发布时间:2024-09-27 点赞数:566 收藏数:266

“豪宅”众多的梅州大埔,真的很低调。这里,有客家人的“鸟巢”“水立方”,也有西式外表、中式灵魂的“小洋楼”。这座粤东小县城,就像一本客家古建筑的图鉴,每一页都充满故事,等待人们去翻阅、去品味。

 

 

抵达梅州大埔时微雨,空气中带着淡淡的泥土芬芳。行程首站,先去了藏在湖寮镇中心地段的泰安楼,也是何超琼母亲蓝琼缨的祖屋。

 

从售票处无法瞥见分毫,拐角后才有幸得见全貌。“豪宅”大气恢弘、四方端正,就连镶嵌在石墙上的门楼,也让人不禁心生敬畏。200多年前,蓝氏祖先做生意发家,回乡斥巨资兴建泰安楼,如今被当地人称为“客家水立方”

 

 

伴随沉重的开门声,踏入泰安楼时,验票员紧忙打断了与居民的闲聊。本想介入聊聊这幢“豪宅”的故事,但无奈听不懂客家话,只好作罢。

 

再往里走,一层右边还有人居住,楼内生活气息犹存,有衣衫正晾晒,也有十数只小猫在打盹。沿着木板楼梯往上走,轻微嘎吱声作响,随后能看清房间相对、走廊相接,加之高挂的红灯笼、门前张贴的对联,家族成员从四面八方归来围坐过节的热闹场景浮于眼前

 

 

游览离去时,不禁想,蓝少垣若看到今日的泰安楼留存完好,他一定欣慰,当初保护家族的建房初衷得以实现,蓝氏后人也在百年风云中遍布海内外。

 

驱车前往下一个景点时,我开始寻思:梅州大埔的“豪宅”为何这么多?或许是因战乱,客家人从中原一路南迁落户粤东。梅州大埔这一偏僻山间成了最好的“庇护所”,而功成名就后回乡建房,也是刻在客家人骨子里的传统。

 

 

茶阳镇有邹鲁,西河镇有张弼士,而百侯古镇的名人要数上几天几夜。据说,仅仅是明清两代,百侯古镇就孕育出了翰林学士5人、进士23人、134人文武举人。

 

行程第二站,到了百侯古镇。踏入古镇的那一刻,仿佛进入了一个时光隧道。“豪宅”风格各异,传统客家风、欧式洋楼风、东南亚异域风,都在此汇聚。

 

 

通议大夫第是官宦的故居,门前两个高挂的灯笼也显示着屋主的身份——清乾隆时期任陕西按察使的杨缵绪,传统的九厅十八井官厅式彰显着昔日的威严与气派。相比官宦,富商修建的“豪宅”更大胆。海源楼屋主下南洋捞到第一桶金,大概是领略过南洋风情、见识到西方建筑的大气,将客家走马楼、西方教堂糅合,东西方文化碰撞出绚烂火花。

 

站在各座“豪宅”前,就像站在各位屋主前。一砖一瓦就是历史的回声,诉说着他们备战科考的拼搏、远渡重洋的勇气以及对家乡的眷恋与深情。

 

 

更别论,漫游古镇这一路的烟火气,将人拉回记忆中的乡村。沿途有农房,房前屋后也保有农田,散养的鸡鸭偶尔穿行而过。见到村民敞开家门,碰巧对上眼,借由蹩脚的客家话,还能讨杯茶慢慢“食”,感受客家人的热情、好客和淳朴。

 

步入客家人的世界,就闯入了别具一格的桃源。人们用最真诚的待客之道,诠释着家的温暖。大东镇联丰花萼楼,也是一座“豪宅”。它因得意外之财兴建、为乡亲父老聚居地,被称为“广东第一土圆楼”“客家鸟巢”。

 

 

这座“豪宅”宛如一座巨大城堡,坚固而雄伟,远处山峦在云雾缭绕下,若隐若现。走近些,只见深黄色的夯土墙已凹凸不平,最上方还有些黢黑,那是岁月留下的痕迹。

 

 

“细妹儿,食笋粄莫?”大门内两侧各有一名村妇,售卖当地土特产,有笋粄、柚子、糍粑等,她们见人就会热情招揽。若你委婉拒绝,她们也不会生气,当你返回大门处时,依旧会喊你一声“细妹儿”。

 

遥想400多年前,花萼楼内人丁兴旺,虽户户家境清贫,但相信也定是“一家有客,全楼相迎”,要为客人奉上最精致、最费心力制作的梅菜、娘酒。

 

 

如今,花萼楼依然静静矗立在那,看着游客来来往往,感受客家人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。或许,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,你会看到一位老人坐在门口,微笑看过往人群,仿佛在回忆着客家人聚族而居的时光。

 

附梅州大埔两日游行程路线

Day1:抵达梅州大埔→泰安楼→西湖公园→大埔小吃文化城

Day2:百侯古镇→坪山梯田→花萼楼→返程回广深

 

【真乡推荐官】南方农村报记者 伍咏言